随着刮骨疗毒式的集中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全省化工园区评价认定工作的完成,山东化工产业整治提升行动的第一步“破旧”的目标已经如期实现,工作的重心也水到渠成地转移到第二阶段,即着力“立新”,通过高质量发展培植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成化工强省、持续引领中国化工产业升级跨越,奠好基起好步。
《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以及《“十强”产业行动计划》《高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为山东化工强省建设做好了蓝图规划与顶层设计。当前,全省各地以及各个化工园区都在有意识地对照总规蓝图,按照链主引领、雁阵齐动、基础强实、高端丰富的思路,加快梳理并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园区聚集、各具特色、高端凸显、绿色根植、数智重塑的山东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为国内第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化工第一省”的山东发展新动能正在澎湃喷涌。有方向有蓝图,有闯劲敢破局,久久为功,相信假以时日山东化工产业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蜕变,作为中国化工强省窗口、全球化工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雄立于世界东方、黄渤海湾畔。
高端化工接力开局好
自2017年启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来,山东省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化工转型升级探索的最前列。全省化工企业评价评级,全省化工园区认定,产能总量控制和新旧产能等量置换,高端化工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特色产业链和“链主”单位梳理确认,等等,山东省都甘为全行业“第一个吃螃蟹”,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
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被明确定为发展目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扎实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和万华化学乙烯、东明石化UPC项目实施,争取更多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布局;按照产能置换原则稳妥推动全省地炼产能整合;优化提升枣庄、济宁、菏泽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培育做强潍坊、东营、滨州等高端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全省新建化工重点项目都要在化工园区内建设,2025年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化工园区(含纳入园区管理的化工重点监控点)产值占全行业80%以上。
高端化工项目建设正酣。龙年新春伊始,山东省召开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万华化学蓬莱化工产业园、东明石化年产30万吨原油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UPC)等重大项目,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年内全面投产,争取2024年全省化工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9万亿元。
眼下,山东各地化工企业紧盯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主攻方向,按照“有破有立、先立后破”的要求,加力提速重大项目和高端化工项目落地实施,赋能化工产业链完善升级。2023年,在全省90多个实施类和准备类化工项目中,锂电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项目几乎占了一半,其中锂电化学品涵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化工新材料包括氟硅、尼龙、树脂、可降解塑料等。此外,还有部分烷烃深加工、聚烯烃等石化精制项目,而传统的石油炼化、煤化工、盐化工、橡胶轮胎类项目已降至不足两成。
位于渤海湾南岸的裕龙石化产业园、蓬莱化工产业园、烟台化学工业园投资规模大,项目层次和质量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由裕龙石化、万华化学、泰和新材料等当地领军企业牵头建设的十余个重点项目正压茬推进,合力推动烟台绿色石化产业链条化、园区化、集群化协同发展。随着这些高质量发展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未来几年渤海南岸将崛起一个万亿级高端低碳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烟台市日前召开的奋进万亿新征程动员大会上,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表示,未来5年万华化学将在烟台投资超过1300亿元,重点建设烟台产业园乙烯二期、一批精细化学品项目和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在黄渤海南岸打造两个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化工园区,把万华烟台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成为未来产业先导区。
与万华化学遥相呼应,在裕龙岛经过两年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裕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已接近收官,锚定2024年底全面投产目标加紧冲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全省基础炼化产业提档升级的领航示范工程,裕龙石化一期建成投产,对于山东化工强省建设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
石化产业聚集度高的董家口经济区,布局了青岛首个省级临港化工园区——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和青岛面积最大的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目前经济区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海湾化学为代表的乙烯产业链,以金能化学(青岛)公司为代表的丙烯产业链,以益凯新材料公司和青岛双星轮胎为代表的碳四产业链,以新技术引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的高端专用化学品板块,已呈现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态势。下一步,董家口石化片区还将建设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实现青岛石化的异地搬迁,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
化工重镇淄博市依托齐鲁化工区、高青化工产业园、马桥化工产业园、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全力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随着12个烷烃综合利用、聚烯烃、环氧深加工、尼龙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市化工产业链条进一步丰富。其中,齐鲁化工区重点打造炼化一体化、碳三碳四、尼龙新材料、聚氨酯4条主导产业链,力求5年内完成3000亿元产值,建立园区自循环的良好生态,实现化工产品自我消化、吃干榨尽的目标。
东营市2023年列入省重点的化工项目有10个,位于东营区化工产业园的山东亿科化学高端树脂新材料项目总投资4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45万吨高端ABS树脂及配套装置。位于东营市利津经开区的利华益集团不断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从上马一个项目,到打造一个集群、发展一个产业,利华益不断将上游炼化装置生产的基础原料逐级延伸至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终端材料应用领域,从炼油到精细化学,再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构建起了包括PC、ABS、PS、ASA等4条全产业链、锂电池电解液溶剂新能源产业链在内的9条产业链条,成为国内领先的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高端石化产业集群。位于东营港化工产业园的振华石化公司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项目总投资123.6亿元,是东营市2023年度最大的化工项目;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PX-PTA及配套项目两期工程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实现了区域“减油增化”,在山东省内率先打通了“炼油-PX-PTA-聚酯”产业链,填补了省内产业空白。
在济宁,山东恒信集团正大手笔推动煤基化工耦合氢能源低碳化示范产业项目。其中,50万吨/年乙醇项目建设规模为全国最大,总投资30.9亿元,是中国科学院DMTE(合成气制甲醇)技术在山东省内的首次应用,投产后每年可节约生物乙醇原料粮150万吨、转化低阶煤150万吨;生物可降解塑料一体化产业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利用现有丰富的甲醛、氢气、纯苯资源进行链条延伸,主要建设24万吨/年BDO、12万吨/年 PBAT、6万吨/年 PBS及配套5万吨/年丁二酸;同时积极探索氨纶路线,拟再投资8亿元建设10万吨/年 PTMEG生产装置。
按照《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65万亿元左右,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首位;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化工产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基本建成化工强省,并在国内率先形成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而据初步测算,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收入已达到2.78万亿元、利润1100亿元,全省有18家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87家企业跻身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在全国化工行业和全省工业行业均位居第一。“十四五”规划确立的部分指标,现已提前实现。
短板和不足依然突出
尽管山东全省化工行业布局多、小、散、乱以及安全环保频频爆雷的老大难问题,经过集中整治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但与化工强省相对应的一流业绩表现、一流化工园区、一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流化工企业相比较,“强”的基础依然并不稳固厚实,或者说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先看业绩表现。山东化工产业规模大,行业门类多,从业企业众,确实称得上大,但质量高不高关键还得看利润表现,尤其是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表现,才更有说服力。我们统计了自2017年以来山东省化工行业的历年营收利润率,发现仅有2021年的利润率略超过5%,2023年甚至还不到4%,如果剔除掉万华、恒升、鲁西、玲珑等少数几家盈利常青树企业,全行业的创利水平更是低得可怜。从横向对比看,无论是人均创收还是人均创利水平,山东作为“化工第一省”,其实已经被广东和浙江等化工大省所赶超。
从全省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的评级评价来看,尽管评价认定工作已经收官,但评价为不合格的企业和园区,其停产停业、关闭淘汰或转型生产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付出艰巨而长期的努力。即便从通过评价认定的企业和园区来看,也并非万事大吉,离真正创一流、争先进的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尽管全省和各地对因地制宜建设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做了大量梳理论证工作,并加大了相应的项目招引工作。但目前全省化工园区真正形成了特色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比例,依然不到四成,多数园区尚未形成主责主业明确、链条脉络清晰的产业版图;园区内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雁阵布局的形态也还远未成为主流,园区聚而不集、貌合神离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现代化产业园区所要求的水、电、气、热、物流等一体化建设供给的问题,以及园区本质安全监管和高质量环保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聚焦“亿吨大港、五十亿财政收入、三千亿产值”的“十四五”工作目标加力提速,目前已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以芳烃和丙烯两大链条为主的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是全省首个拥有高端化工、新材料、现代海洋领域三个“雁阵形”产业集群的开发区,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国化工园区第六位。2023年全区港口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3个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综合实力不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形态,在全省化工园区中都称得上翘楚。但客观来讲,东营港经开区目前还仅仅是省级园区,与国内公认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海化工区、惠州大亚湾经开区、宁波石化经开区等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差距之一在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引领,只有龙头企业发起并带动的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才具有厚实的“底盘”才是真正稳定且可持续的。差距之二在于基础设施配套和发展能级上,山东化工园区整体上离上述国家级园区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软硬件的补短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还有一点可能不太引人关注的是,山东虽然是化工大省,但内循环的特征非常明显,一体独大,就是山东本地企业所占的权重太大,民营经济所占的份额很高。相比较来看,同为化工大省的广东、浙江乃至江苏、辽宁等地,央企、国资、民营、外资等多元经济成分同台竞技的格局就更显开放与包容。外来的和尚不见得会念经,但一个缺少外来和尚的庙里,一定会是一个内卷严重、沉闷寡味、毫无生气之所。
高质量发展有关思路与建议
以产业整治提升为名,“化工第一省”山东正在跋涉一段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个征程,始于对安全环保重灾区、差等生的深刻反思,成于率先建成中国化工强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光荣愿景。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一地一隅的成败得失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真正找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规律与窍门,从而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化化工产业体系。
山东加快从化工大省向化工强省跨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亦恰逢其时。由乱而治,再由治而兴,眼下也翻开了这部长征史诗进入第二阶段新的篇章。为加快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进程,我们建议山东省从如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巩固基础、逐级而进。
第一,山东化工产业整治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完成,宜顺时应势推进到第二阶段,并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引领。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评价认定和淘汰减量,这是山东化工业由乱转治的基础性工作。而进一步实现由治而兴,不仅需要持续引导化工产业向合法合规化工园区聚集,并对存量园区开展动态的评估评价,持续加压全省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开展比学赶超和升级提档。更为重要及紧迫的是,需要加快对存量化工园区和聚集区的产业定位做好论证,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每一个园区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什么,“链主”和“群主”分别是谁,需要一一加以梳理确认,确保全省每个化工园区尽快形成各具特色专长的产业链条,形成龙头企业链主引领、专精特新企业聚集配套的良好生态,彼此之间既保持特色个性,又形成协同合力。
第二阶段的工作,还必须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发展高端化工产业上有更大更快的作为,为全国化工产业替进口、补空缺、领方向作出表率。
第二,加快科技新基建的配套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保驾护航。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山东化工产业要发展壮大高端化工产业,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活力挖潜力。要注重将创新主导权交给企业,让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引导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以平台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在线优化创新。
化工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作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载体,要着眼于创新的共性问题与关键瓶颈,加快创新工程中心和中试基地等新基建布局建设,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助力。当前,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引智引才联合创新越来越受到一些单位和园区的重视。针对本地本单位的优势主导产业,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建区域研发中心和创新工程中心,以及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平台等,能够少走很多弯路,规避掉多数单位不可承受的独立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可参考上海打造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的做法,分产业、分领域建设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产业园区牵头、大型企业主导、有关科研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参与的创新中心。比如滨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山东滨州合建中央研究院,围绕产品应用、产业化、中试基地、实验研发、理论研究,搭建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就是一个好的探索。
第三,高标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化工产业园,并加快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化工园区,在园区数字化浪潮中拔得头筹。山东化工园区和聚集区数量多,但真正称得上国内一流化工园区的还是少之又少。要通过提标配建、提档申报的方式,再争取一批国家级化工产业园区在山东落地。更进一步讲,国内现已有七大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山东作为“化工第一省”和最大的炼化产业基地,应将争取国家石化“第八极”作为近期一个重要的优先工作方向。
另外,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重塑世界,也在重塑产业。作为化工大省,山东要率先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所作为作出表率,数字化和智能化是非常好的契机及抓手。而相对单独一家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重塑改进,化工园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更具有战略意义,化工大省山东要在园区化上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是非常好的选择。“智慧园区”的探索方兴未艾,数字管理、数字能源、数字安全环保、数字物流、数字科创……园区数字化链接的场景及前景,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尤其是进一步提升安全环保的本质化水平。山东化工行业历史上欠账很多,这也是造成2010-2020年全行业十年低谷困顿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全省大刀阔斧整顿提升,已经补足了一些短板、填上了一些漏洞,但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然有不小的差距。要下定决心,在安全环保等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和人员培训、文化建设等软件投入,真正将全省化工高质量发展和园区化建立在安全可靠、绿色低碳、平稳受控、预期明晰的基础之上。
第五,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形成内外双循环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如前所述,光靠内循环是实现不了强大目标的,也容易陷入近亲繁殖、僵化停滞的窠臼。唯有让省外的资本乃至全球的资本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央企、国资、民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同台竞技,山东化工产业的未来才更有活力和不竭动力。而畅通外循环,就得打破各种或明或暗的玻璃门、有色眼镜、排外拒外的政策及潜规则,创造一视同仁、简简单单、崇尚价值创造的营商环境。
总之,山东化工强省建设的蓝图与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新时代征程也已开拔启程,保持深化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一张蓝图绘到底,化工强省的目标完全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届时,山东化工产业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蜕变,它带给世人的视觉冲击,将不再仅限于它的庞然大物,而是它的丰盈、富足与澎湃不竭的前进动力。中国化工第一强省,全球化工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正昂首阔步,小往大来。